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8日,李逸民将军故居开馆仪式在将军故里安仁镇李登村举行。丽水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津华,市领导曹新民、黄丽萍、雷丽亚出席开馆仪式并向李登村授予“龙泉市生态文明村”、“龙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泉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点”牌匾,李逸民将军亲属袁柏雄、叶华湘、袁晓红、季光登、李丰、孟祥伏、李庆...
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 近日,冉庄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一期工程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 冉庄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一期工程完成传统民居维修56座、非传统民居改造20座,修复地道600多米、地下设施1处,疏通护村壕1400多米,并建设了遗址排水及消防安防等工程。
开栏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应地,如何有效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立足于西安实际,直面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突出的难题,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思路、新模式,在充分保护文化遗产本体、优化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旅游项目...
大明宫建造特效图来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网站 一些不合程序的建设项目正在给遗址保护带来危机 10月1日,号称“世界遗址保护东方典范”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一片争议声中盛大开园。从立项到全面建设的三年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从不缺少话题。今年开园前后,一批文博专家又对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方兴未艾的大遗址公园到底应该怎么建,大明宫遗址公园还只是破题。...
图为检查组查验五泉山古建群消防设施 12月6日,记者从兰州市文物局获悉,针对全市文物古建的安全大检查于近日全面展开,为了让金城古建能够安度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对火灾的预防和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成为了此次检查的重中之重。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我市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边地区将会举办各种庆祝集会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火灾诱因和风险增加,防控难度加大,文物消防安全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近期以来,国内...
修复前。沙面北街61号,建于1915年,曾是渣打银行(英)、好时洋行(荷兰)、德士古洋行(美)的旧址。 修复后恢复了原来的红砖清水墙 广州市民热心提供文物建筑线索市民文物保护意识提升 沙面建筑外立面修复首先提高了领导的文物保护意识,沙面街道办的新领导出大力,协调了方方面面,是历届沙面文物保护意识最高的领导班子,尊重专家的意见,基本上没有干预,同时也不断学习。 向市民多宣传,也能...
本市遗迹尚存会馆仅剩一成多 专家建议各地参与重建经营会馆 ●代表建议 制定“会馆保护与利用规范”,实施调研和普查;设立会馆文化产业区;吸引会馆当地企业,修复利用会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谁投资、谁受益”和“谁使用、谁保护”的原则,扩大文化保护区文物和准文物的利用价值。 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会馆,曾经是北京城...
10月下旬,记者来到同仁保安镇时,有着悠久历史的保安古城修复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初步呈现出明清风格古街风貌,一个沧桑厚重、古色古香的保安古城将重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切缘自一份人大代表建议,这也是同仁县政府、保安镇镇政府采纳人大代表建议的结果。 保安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明万历二年进行改建。历经岁月沧桑的保安城不仅是历史上一座雄踞西北的边关重镇,也是西北民族融合的见证。保安古城面积0.42平方...
元青花龙纹大罐的残片 修复后的元青花龙纹大罐 最近受国内一收藏家委托,我们修复了一只元青花龙纹大罐。从一堆碎片到重塑形魂,整个器物的修复过程历经数月。该器高31厘米,口径21厘米,底足19厘米,比27.5厘米高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还略高。整器釉质肥厚莹润,青花料浓艳青翠,略有晕散;器物口沿绘锦纹,肩部绘缠枝莲纹;图案交汇、着墨最浓处具有青中泛紫甚至铁锈斑的效果。龙纹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
文昌宫效果图 早在明末清初年间,一座名为“文昌宫”的庙宇就成了有名的“北碚标志”,它不仅是北碚“三宫八庙”的仅存者,也是抗战时期北碚的“行政中心”。 自打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片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启动以来,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文昌宫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拆还是留?日前,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有了定论—...
张芳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此件木质漆盒图案古朴精美,针对此件器物表面污垢、断裂、缺失等病害状况,保护修复主要包括表面清洗、粘接、补缺、打底、作色、上光、抛光等手段,使漆盒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同时也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 关键词:漆盒、性能、清洗、黏结、补缺 引言 中国漆器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所谓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
修复完成的荒帷。 穿越时空的故事,不断发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角角落落——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作为出土文物被发掘时,那一件件衣服经常是破破烂烂,和泥土混成一团。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修复师,用自己的妙手绝技,化腐朽为神奇,将从古墓发掘的纺织品文物奇迹般修复还原。 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的资助下,协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完成的《东周纺纺造技术挖掘与展示——以出土纺织品为例》项目,...
古籍修复专业学生在练习修复古籍。(图片由金陵科技学院提供) 江苏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现有近100万册古籍亟待抢救性修复,这些古籍如果经过“医生”的揭、洗、补、衬、裱,就能奇迹般地恢复原貌。这样的“医生”指的就是古籍修复师。可目前高水准的古籍修复专家还找不到5个!针对这种状况,2004年起国家在江苏、上海、北京开展试点,专门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与南京图书...
刘宁 (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西安710001) 摘要:传拓与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本文结合历代传世拓本资料,简要阐述拓片的卷轴装、册页装、古籍装的装裱及装帧形式。并以一幅造像碑的破损旧拓片为实例,论述拓片的揭裱修复方法与修复原则。 关键词:拓片;装裱修复纸质文物 传拓是我国的传统技艺,据考证约始于唐代初年,宋代盛行,跨越元、明、清直至民国初年都不曾衰竭[1]。拓片直接反映文物的表面信息...
“太漂亮了,太让人振奋了。”昨(9)日,当刘先生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见到修复后的资阳青铜车马时,禁不住兴奋得喊了出来。记者作为五年前资阳青铜车马考古发掘的见证者,再次见到久违的青铜车马,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而此行之目的,是市九曲河综合整治指挥部拟决定将在当年资阳青铜车马的出土地雁江区雁江镇资溪村11组(今铜车马街)建南桥桥头塑造汉代青铜车马,为世人重塑汉代青铜车马,传承资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